“华尔街大鳄”高盛搅动风云!看空A股银行股?是否夸大其词?中金公司“回怼”:不应一概而论

2023-07-06 17:24:11 来源:金融界

金融界7月6日消息 “华尔街大鳄”高盛搅动风云!这次高盛把目标对准了A股和港股上市的国内银行股。

最近市场流出一份高盛下调国内银行个股评级的小作文,其中高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下调了多家国内银行股评级,令部分投资者感到错愕。

据相关截图内容显示,高盛在一份名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报告中将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下调评级为“卖出”,看平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买入评级的为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从截图来看,似乎是罕见地大规模评级看空,有网友调侃高盛这份报告为“掀桌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6月12日高盛发布研报中,还给予了工商银行买入评级。当时,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工商银行净利差有望逐步改善、贷款供应保持强劲、房地产风险的最坏时期可能已过等原因,所以给工商银行买入评级。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高盛“突然变脸的”将工商银行调整为“卖出”评级,原因则在于对股息风险的担忧。此外兴业银行评级也是从“买入”下调至“卖出”,农业银行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

巧合的是,7月3日大涨1.73%的银行指数,在4日应声下跌近1%,并带动金融板块的回落。7月5日,银行指数下跌0.52%,今日A股银行股继续全线走低,无一飘红。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等跌幅超过1%。

香港银行指数7月5日跌幅为2.49%,13只成分股悉数下跌,招行以-3.56%领跌。6日,香港银行指数再出下跌2.38%,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H股纷纷跌超3%。

高盛回应:并非如“小作文”所渲染出的悲观情绪那样

对此,高盛方面7月6日回应表示该机构题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报告从三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涉及评级的有12家银行,覆盖范围仅为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集中在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之间。高盛在对上述12家银行评级中,有5家给予“卖出”,4家“买入”,还有3家为中性评级。买入和中性合计为7家,并非如“唱空”银行股“小作文”所渲染出的悲观情绪那样。

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与2013至2015年的周期相似,银行在下行周期开始时会致力维持股息,在股息、资本和拨备三者无法很好平衡时,将优先考虑资本和风险缓冲而放弃股息目标。因此,高盛预计内地银行在2023至2025年将面临类似挑战及重复派息模式。

银行股遭遇多事之秋

最近,银行股遭遇多事之秋。7月4日,一则国有大行向地方政府新增贷款的消息不胫而走。市场流传版本显示,近几个月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已开始向符合要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25年期的贷款现行大多数企业贷款为10年期。部分贷款在前四年暂免支付利息或本金,不过利息将在之后累计。

这一传言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7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接近大行人士处了解到,该传言不实,目前并没有关于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期限拉长到25年且暂免四年本金或利息的贷款政策出台。实际上,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主体的偿债能力风险水平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才会审批放贷。

中金公司:银行参与城投债务重组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

在高盛“看空”研报发布后,遭到中金公司的“回怼”。

中金公司货币金融分析部林英奇团队在今日早上7:30发布的《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一文指出,与常见的市场印象不同,我们认为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国有银行有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安全资产占比更高、更稳定的负债来源、更严格的风险认定标准以及更稳定的手续费等优势,在资本新规更为受益,估值则有望长期见底回升。

此举被指,意在回怼高盛下调国有大行评级的相关研报。

中金公司研报称,银行参与城投债务重组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基于市场化原则参与优质城投债务置换信用风险较低,也是当前优质资产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信贷投放的可行选择;对于弱资质城投的债务重组能够降低风险暴露和扩散的风险,但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有七种主要的化债方式,包括财政资金偿还、出让国有资产权益、利用项目资金偿还、隐性债务转为企业债务、债务重组(置换或展期)、破产清算、高等级城投吸收合并等。考虑到财政收入、项目盈利性等制约因素,债务置换和重组可行性较高、对市场影响较小,可能成为城投化债的主要方式。

此外,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当前银行基本面虽然继续承压,但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低估值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维持行业“超配”评级,并建议关注估值仍然存在修复空间的大行。

上一篇:

茶陵县枣市镇:转作风提效能 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下一篇:

茶陵县枣市镇:转作风提效能 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推荐阅读